本网讯 为创新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形式,引导资环学子热爱所学专业、投身现代农业、服务农村基层,4月9日下午,冒着沥沥小雨,4166am官网登录“党员先锋讲坛”走进金寨县梅山镇孙家围子猕猴桃种植基地,聆听2014届生态学专业校友党员傅朝波分享他和猕猴桃故事。学院学生党员、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部分辅导员等参加此次活动。
在傅朝波所工作的金寨县良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他以“在服务基层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分享了他选择扎根大别山,甘心留在基层做生态农业的心路历程。
怀揣生态农业理想
2014年7月,傅朝波从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毕业后应聘到浙江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做技术员,主要负责管理12个大棚的蔬菜和瓜果。一天,自己刚打完农药的蔬菜,工人就进来摘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他还很“天真”的不让采摘,然后去找老板,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对于刚毕业一心想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他,无疑是一种伤害。还有一次去做产品推广,当公司销售人员拿着别家的无公害草莓充当有机草莓出售给市民,虽然公司赚钱了,但这种诚信缺失的“投机”做法令他难以接受,2015年3月份他决定从公司辞职。
辞职不久,大学实习认识的金寨县良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老总就找到了他,问他愿意不愿来金寨做猕猴桃种植管理,带着对生态农业的梦想,他没有犹豫就只身一人来到有点荒芜的农村,一干就是整整两年。这两年,先后有8个大学生来到基地上班,大多数来了没多久就离开了,时间最短的工作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他曾问一个学弟:为何不能坚持下来?学弟的解释是:“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里实在太偏僻,不适合自己。”
对于经常被问及能够坚持下来的理由,傅朝波说:“自己本来学的就是生态专业,父亲是一名园艺爱好者,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启蒙和熏陶,自己慢慢爱上了生态农业,同时,2013年父母先后生了一场大病,更坚定了自己选择做生态农业和健康农产品的决心。”
在农村工作,没有城市的霓虹闪烁、喧嚣与繁华,伴随着他更多的是寂寞,正如一位当地老师傅形容大学毕业生来山里工作,真可谓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他自己坦言,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时候,自己也有过想离开的想法,他指着一大片即将开花的猕猴桃说:“刚来这里的时候,所有的园子都还是水稻和荒草,我们从规划、整地、栽苗干起,平时精细到每一株果苗的成活和长势,它们长的好,我们会高兴,病了会给它治疗,干枯了,我们会伤心,但看到一株株自己亲手栽的猕猴桃发芽、开花、结果,每一株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当有想要离开的念头时,心里有一种莫名难忍的割舍”。
“在追求生态农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傅朝波坦言自己过的很充实,把所学专业与兴趣结合、与生态农业结合、与服务大别山区产业发展结合,成为他无悔的选择。
扎根大别山沃土
作为一个刚毕业3年的大学生,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动漫、旅游、自拍等,但第一眼看到傅朝波的时候,已经看不出来大学生的模样,一起去基地的生态学教研室的老师们这样评价,傅朝波皮肤晒黑了,但是实践水平更高了,精神气更足了,像一个新型职业农民。
在金寨梅山镇2年多的时间里,他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刚来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不会与当地农民打交道,争吵甚至差点被打的事情也曾有发生,但随着工作的投入、经验的积累和真心的交流,与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也就不愿意走了。
“朝波非常能吃苦耐劳,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为人坦诚,与我们当地农户相处的很好,工作很投入,技术管理也很到位,关键有一股子韧劲,这正是我们渴求的技术管理人才。”金寨县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林涛这样评价傅朝波。
“这里的环境很好,没有城市里的雾霾,几个种植基地的老板都很用心做事,坚持不打除草剂、不施化肥,这很符合我们的种植和经营理念。”傅朝波在谈到自己的生态农业青春梦想时这样说道。
他不仅自己扎根大别山,而且还把自己的大学同学赵振飞等“请”到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实干苦干和技术钻研,现在他们已经掌握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实践知识。“这不仅是有机农产品种植的经验,更是农业人的一生财富。”傅朝波谈到他对猕猴桃种植情感时讲到。
“我们的猕猴桃前年开始对外销售,由于坚持走生态、有机种植标准,33元/斤的销售供不应求,公司发展看到了前景,种植大户得到实惠。”傅朝波自信的讲到:“大别山是贫困地区,现在党和国家在大力实施攻坚脱贫,我们猕猴桃种植合作社也成为安徽省“三变改革试点”单位,不仅创造了固定的就业岗位,更能真正带动当地贫困户的脱贫,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幸福的事情。”
做一名“朴门小七”
谈到“朴门小七”这个名字,他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刚毕业做有机农业的时候,开始一起9个人中他年龄排行第7,于是他就成为了小七,由于自己对有机农业的热爱,特别是接触到赛普·霍尔泽的《朴门农艺》之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所以自己就有了另外一个称呼‘朴门小七’。”
在谈到自己基层的生活时,“除了猕猴桃种植管理之外,我自己也会结合朴门农法种一些瓜果蔬菜,往往都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自己来这两年多,再没有感冒过,身体越来越好。同时,这边的农田生态系统逐步再恢复,田间的小动物和植物品种越来越多,自己过的很恬静和充实。”
“我关注朴门,或许我的想法与很多人不同,我想趁着自己年轻,积累一些经验和积攒一些钱,然后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朴门小农场,完全按照朴门农艺来做,名字已想好就叫“小七农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建立一个具有高平衡生态系统的农场,产出更多有机的农产品,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健康,关注农产品安全。”在回答学弟学妹关于对自己将来有什么样的打算时,他坚定地答道。
“学长,您在基层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请问您对大学生在基层尤其是在农村的发展是怎么看的?”、“生活条件有保障吗?”、“学长您好,能冒昧打听您的收入吗?”在场的同学们纷纷发问。他说到,“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发展和转型时代,就当前而言,农业生产确实缺乏大量的技术人才,只要能沉下来、善学习、肯付出,工资待遇还是很客观的,现在自己每年也有十万左右的收入,不比在城市工作的同学少。其实,到基层工作的形式也很多,比如大学生村官、基层项目或者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很需要人,尤其是懂技术、肯吃苦的大学生,在基层定然大有可为。”
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鼓励学弟学妹们,无论选择在哪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对待,多去看,多去想,在郁闷、迷茫的时候多读些书,多去参与一些实践锻炼,目标和想法就会慢慢的清晰和贴近自己的实际。
大别山的肥沃土壤滋养着傅朝波和他的猕猴桃,也为新时期“大别山道路精神”增添了一抹亮色,更激励着一批学农爱农的有志青年扎根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江淮大地,将会见证农业产业人才的“雪球”越滚越大,见证更多傅朝波和他的“小七农场”的茁壮成长。(刘怡青 程玉峰 通讯员:程玉峰)